2023年9月7-8日,一場史無前例的狂雨席捲全港,多區出現大範圍水浸,不少正在行駛的汽車因路面水浸而「拋錨」被困,車主希望能向保險公司追討賠償。在「極端情況」下,車主就算有買車保,又是否真的賠得足?
有買車保就賠得足?
按有線新聞於9月9日的報導,保險業界表示能否獲得賠償,要視乎車主當時的駕駛目的,以及有否盡力保護車輛。
保險業聯會表示,除非保單特別註明,一般在黑色暴雨警告、八號或更高風球下及「極端情況」,車輛都會受到保障。但保單同時要求受保人必須採取所有合理步驟,預防車輛遭損毀或損失。因此保險業人士認為,要視乎車主的駕駛目的才能決定能否獲賠。
重視駕駛目的
香港保險專業人員總會會長張偉良:「可能他是駕車往一個更安全地方或剛下班,現在將車輛駛回家,放在合適的地方。如果天文台一早預報了未來的時間有可能會發出黑雨或紅雨等,其實當你作為車主你有責任了解路面情況,如果當有危險是不應將車輛駛走,而是放在安全地方,物主要盡力保護你的東西免受損失,而不是買了保險後就甚麼都想着可以賠。」
香港保險業專業人員公會會長張偉良表示,如果車主是開車往一個安全地方避雨,或是下班返家停泊,應可獲得賠償保障。但是如果車主明知天文台發出暴雨警告,仍執意駕車外出,保險公司可能會質疑其責任。他又提醒市民,不要誤以為購買保險後可無視責任,車主仍需盡力保護自己的車輛。
保單需加入「極端情況」?
對於政府首次公布「極端情況」,張偉良表示現有保單條款主要是根據颱風警告來制定,可能不需要即時更新加入「極端情況」字眼。相信日後政府會有更詳細的惡劣天氣安排,保險業會根據具體情況調整條款。目前各公司會按現有條款處理索償個案。
張偉良說:「按照目前情況,我們都是按政府說就是八號風球非必要人員不要上班,有必要才上班,作為現在了解的相信稍後時間政府會有更詳盡的安排,一般都是按照今天前發出或銷售的保單的保障範圍作為保單的準則。」他並提醒消費者,因各家保單條款有分別,購買保險前最好與保險經紀商討,比較不同保障範圍,選擇最適合的保險方案。無論環境如何惡劣,車主仍需盡力保護車輛,才可獲得保險賠償。